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院报2012年第8期第三版详细

新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介绍

急诊医学科

四川省急救中心(急诊医学科)建成于1992年10月。2012年,经过卫生部专家组评定,正式被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中心建有24小时急诊绿色生命通道,配备设施功能齐全、拥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救护车及与120联网的通信系统,各种急救设备及药品齐全,接到出诊呼叫后能在1~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出诊。急救综合能力强,积累了丰富的脑外伤、胸腹联合伤、脾、肝破裂等成功救治经验,擅长消化道疾患、心脏疾患、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妇、儿外的急救处理。开展和完善了集院前急救(应急救援)、院内急诊急救、急危重症急救、创伤专业学科救治的“急救一体化”模式。

中心配置了抢救设施一流的ICU病房、CCU病房、层流病房,国际标准的手术间、金卡病房。拥有国际一流的PET-CT、双源CT、核磁共振(MRI)、直线加速器、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内窥镜、血液透析机、各种先进的数字化超声和病理检查等医疗设备。

中心现每日急诊量350-400人次,每日急诊抢救30余人次,2011年急诊总量达到13万6千余人次,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体化急救中心。由于工作出色,社会知名度高,先后被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十年成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省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四川省第五届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省直属机关2002-200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在诊断和治疗全国第一例“甲流”、“5.12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抗疫和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受到卫生部和国务院表彰。

急救中心实行急救一体化管理和资源配置方式。现分为中心本部和分部(城东病区)两部分。目前共有工作人员312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25人;有博士后学历1人,博士学历8人,硕士学历18人,人员年龄结构合理,50岁以上工作人员仅有5人,30-50岁有129人,30岁以下178人,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三年来,中心共参与实施科研项目20项,其中省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0项,院级项目1项;共参编卫生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及专著7部;共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4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承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项。

肾病科

我院肾病科成立于1975年,是我国最早一批建成的独立学科。目前是四川省唯一正式批准的肾病专业甲级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四川省肾病中心”,“四川省肾脏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国家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已经成为四川省肾脏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2012年,经过卫生部专家组评定,正式被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科室现有设备价值超过3000万,并且将于2012年底搬迁,届时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以及肾脏病研究所总共将超过9000m2,开放床位数190张(含城东病区40张,肾脏移植20张),固定血液透析机120台,CRRT机10台。

目前,肾病科具备提供CRRT、肾脏病理、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血液净化持续质量改进(CQI)、肾移植、尿蛋白指纹图谱检测、双源CT诊断ESRD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等特色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未来五年医院预计将投入5000万专门用于肾科建设和发展,将进一步建立肾脏病理会诊中心、血管通路会诊中心和扩建肾脏病研究所(1000m2),使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

肾病科现有医疗技术人员134人,包括临床医师31人,护理人员98人,技师3名,临床药师1名,临床营养师1人。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2人,住院医师7人,硕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2人为博士后),硕士学位15人。担任国家级委员以上人数5人次,省级主委2人,候任主委1人,副主委3人次。参加多项国家级指南、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的编写。同时,科室护理团队实力强,科室护士长为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肾病科是四川省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肾病科整体团队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肾小球疾病诊治、危重肾脏病的救治、肾脏病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管通路、以及肾脏移植等领域拥有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家团队。处理疑难重症疾病能力强,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的成功率达95.6%,在省内和西南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科室专家经常受邀参加省内所有地市州疑难重症疾病的会诊。

3年来,本专业共承担20余项科研基金,包括国家973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重点项目3项在内的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总经费资助超过250万。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第一(或通讯)作者论著5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编专著3部。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次,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重症医学科

我院30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每年投入资金近100万,使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病房面积共3050 m2,设有EICU 12张监护病床(近期将扩增为26张)及SICU、NICU、PICU共计68张监护病床。

本学科培养了有创新意识、年富力强的学术队伍,且各亚专业已形成完整学科梯队,现有专科医护人员216人,高级职称13人,主治医师15人;博士和博士后2人,硕士9人,在读硕士6人。

2009年,作为四川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邓绍平任我院副院长兼重症医学科主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邓绍平副院长是美国科学进展联合学会委员、美国糖尿病联合学会委员、国际移植学会委员、国际胰腺和胰岛移植联合学会委员、细胞移植学会委员、国际异种器官移植学会会员;中华器官移植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器官移植委员会常委、四川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主任医生,硕士生导师。

邓绍平博士归国前在欧美长期从事器官移植临床及科研工作,在移植免疫学,异种移植,诱导免疫耐受,胰岛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实验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目前,我院重症医学科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其中重症感染,器官移植重症救治,围手术期复杂重症救治,及器官功能支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收治市外患者达90%以上,承担省内危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中来自三级医院进修医师比例为70%。

危重症领域开展了1.呼吸衰竭的实验研究,对ARDS的发病机理、肺开放治疗的作用机制、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临床研究;2.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诊断研究:从菌株同源基因检测入手,建立了院内细菌感染的早期监测与诊断方法。3.智能型药物、血糖实时监测与治疗,通过购进德国贝朗公司首创的输液治疗监护管理系统、,观察每种药物的名称、浓度、输注速率、输注模式及报警信息等。4.重症胰腺炎早期容量复苏与腹腔微创引流术,对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采用HCT指导的容量复苏;早期腹腔内留置导管引流,早期短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协助患者渡过ALI与ARF期;早期空肠营养。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为3.5天,缩短ICU住院天数为12天,减少住院病死率为5%。

器官移植危重症方面,邓绍平教授正领导着一组研究人员,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合作,在我院开展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

本着严谨、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科成功抢救了各种各样的危重病人。2009年共接收住院患者1120人次,平均住院日9天。抢救成功率达94.5%,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9.8%。

学科在危重医学临床、基础研究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5年来申请到各类纵向及横向课题47项,经费总额达200万元,其中国家级以上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1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9篇,其中SCI收录23篇、中华级杂志22篇。获科技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6项,出版专著3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2012年第8期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