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院报2012年第2期第二版详细

冒险也是一种责任

本期人物: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祝彪


“专注医学严谨修,德尚医精回妙手。认真负责为病人,有条不紊解病忧。”这是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为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祝彪写下的诗歌,朴实无华的言语中饱蘸着一位重获新生的青年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这些点点滴滴来自生命的感动如鲜花般点缀在祝彪的行医路上,让他在不断求索的路途上,感受欣慰与力量。

去年5月初,血液科收治了一名患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的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李彦君,因家境贫寒,面对昂贵的移植费用,家人望而却步。祝彪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医院宣传部联系,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寻求社会援助,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消息发布后,社会各界纷纷捐献爱心,为李彦君筹齐了手术费用。骨髓移植手术非常顺利,但是术后并发症相当严重。一向坚强乐观的李彦君也被病魔折腾得意志消沉。为了帮助他平稳度过危险期,祝彪每天都去层流室跟他交流、谈心,知道他喜欢古体诗,就鼓励他创作诗歌来排遣消极情绪。在祝彪和同事们的万般呵护下,李彦君终于挺了过来,顺利康复出院。

作为一名血液科大夫,经常会遇到像李彦君这样的病人,他们眼里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渴望深深烙在祝彪的脑海中,鞭策着他,让他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

王明菊是一个37岁的急性髓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经过多次化疗、自体移植后复发,病情非常严重。由于和胞弟的骨髓配型只有一半的位点相合,要想进行异体移植,将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在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骨髓情况下,这是唯一的救命办法。此前血液科从未进行过四个位点相合的骨髓移植,对祝彪来说,在技术和心理上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为了病人和家属的心愿,祝彪决定竭尽全力攻克这个堡垒。

为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祝彪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和同事们反复研讨病情,查阅文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最后决定采用骨髓加外周干细胞混合移植的治疗方案,加强抗排异反应治疗,严格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骨髓回输的当天,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祝彪一直陪在病人身边,密切观察反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稍有疏忽,一个小小的反应就可能功亏于溃,前功尽弃。7个多小时,他就这么一直坚守着阵地,饿了就啃点方便面充饥;尽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躺在病床上的王明菊感动得热泪盈眶。手术顺利完成已是深夜,当祝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焦急等待的家属时,他们紧紧握着他的手,许久不愿松开。在祝彪和同事们的精心呵护下,王明菊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比预期恢复得更好,医疗费用也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这一情况,让病人、家属还有科室全体医务人员感到无比振奋。

从事干细胞移植已经多年,祝彪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他说医生应该做的,就是保证病人享受到最好的治疗。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给绝望中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做到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层流室是个封闭的环境,病人一住就是二十来天,在他们最脆弱、最需要家人陪伴的关键时刻却只能一个人面对,因此很多人都会出现抑郁、焦虑、绝望等心理问题。为了帮助病人安全度过这个时期,祝彪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状况,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教他们正确疏导情绪,不仅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还带给他们家人般的温暖,与疾病战斗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病人和家属的赞誉,祝彪说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在病魔面前,他永远都是一个斗士,哪怕为了一线的生机,他也要全力以赴去冒险,这是一个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文/图 宣传部  卿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2012年第2期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