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院报2016年第11期第四版详细

征文一等奖:生命的尊严

时光荏苒,在省医院胃肠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的事情已经过去近一年了。如今,身体上的疼痛已基本消失,但回想起当时住院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是一名癌症中晚期患者,2014年发现肿瘤时年仅32岁、孩子时年5岁。在接受首次结肠癌手术及后续化放疗后的几个月内,癌肿便转移了,剧烈的癌痛折磨得我彻夜难眠、生不如死,每天吃两粒止痛药都不起作用。那一时期,我的意志几乎消磨殆尽,多么希望一觉睡过去再也不要醒来。为此,我立好了遗嘱并进行了公证,也向四川省红十字会联系好了捐赠遗体和器官的事宜。

这次来省医院就诊,我是很被动的,因为另一家知名医院的两名外科专家已经给我判了“死刑”——再次手术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通过化放疗“延长”生命。因为不忍心看着母亲绝望,只得由她搀扶着来省医院就诊。胃肠外科的王康主任看了我的PET-CT报告之后认为我的病症应该属于种植性转移,建议最好是行外科手术、结合妇科会诊治疗、之后再做放疗。他表示愿意接收我入院,并亲自为我做手术。那时的我,悲喜交加——既有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的喜悦,也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艰辛。

入院后,我得到了王康主任医疗组的专业诊治和梁丽芹护理组的精心照料。王康主任谈吐儒雅、思路清晰,对病情的分析与把握精准到位;他的助手主治医师罗斌彬彬有礼、医术专业,分析病情一针见血。由王康主任主刀的手术很成功,出血量极少,术后第二天我就可以下床活动,很快就恢复出院了。我不禁感慨:外科医生就像是艺术家,手术刀在他们手中翻飞着,在患者的腹腔里跳着绚丽的舞蹈,修剪、塑造出最完美的作品。整个住院期间,梁丽芹护理组精心的照顾令我非常感动。她们整个护理团队的知识全面、技术专业、服务态度非常好。他们的名字都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景二丽、白雪、陈娟、杨书琴、王璇、杜杨、陈杰……

两年的患病历程,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病友,我们都经历了太多委屈、挫折和绝望,每个人的求医经历都可以拍成一部电影。有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有人在生死边缘挣扎着,靠每日镇痛泵里输注的吗啡和营养液维持脉搏的跳动。病友群里讨论的无非是谁遇到了医术高超的医生,谁在生活中是怎样保养的,谁的病情又恶化了……每当得知身边病友故去的消息时,心里都沉甸甸的,群里都会出现短暂的沉默——或许大家都在想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自己?

第二次手术后,我的肛门被改道了,在小腹右侧横结肠处做了人工肛门造口。在这个爱美的年纪,身体上的这一巨大变化让我十分自卑。起初适应的那几个月身心都是很艰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因为有了它,我又多活了350多天;只要能活着,这小小的不方便和不美观又有什么大不了呢?时间对我而言弥足珍贵,未来的不确定性又使我格外珍惜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稍纵即逝的光阴。既然我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何不设法拓宽生命的宽度,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呢?在自己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我开始从事志愿者活动,在带给他人温暖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欢乐。

英国诗人约翰·邓恩说:“患病是人最大的不幸,而病中最大的不幸是孤独。健康的人们生活在适意、温情的家庭和社区氛围之中,尽情享受着来自亲人和朋友的照顾与心灵抚摸。而当人一旦病魔缠身,躯体遭遇困厄、心理遭受打击时,恰恰要将他从原来的生活圈子中拉开,撤离原有的亲情支撑,而交给一群陌生人(医护人员),去重新适应一切,去接受孤寂与落寞,甚至连获得一次额头抚摸的机会都显得十分奢侈。”是啊,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从预约挂号到第一次就诊、开单、检查,到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就诊、住院手术、化疗、放疗和后续治疗,同医院打交道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足以将一个人的意志彻底摧毁。此时,哪怕医生护士们一个不经意的微笑和安慰,都可以让病人灿烂起来。我自己一年之内经历了2次大手术、10次化疗和50次放疗,如果没有省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精神鼓励,没有家人的精心照料,我很难想象自己能撑到今天。

我曾听见很多癌症病友在得知自己病情后抱怨得病的为什么是他(她),也听说有因承受不了患病带来的精神压力而被“吓”死的情形。很多家庭因担心患病的亲人承受能力不足,而要求医护人员和家人合起来向患者隐瞒真实病情。他们的这份好心,对于一个迫切想了解自己病情、渴望生命尊严的患者而言,只会令他们更加痛苦。因为,他们为此失去了知晓自己病情的权利,他们也就失去了对自己的疾病做主的机会,他们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家人和医院安排的治疗。

其实,每一个病人都希望有尊严地活着,希望自己不仅仅只被当做身穿病员服、贴上标签的“病人”看待,希望自己在医护人员眼中是有着不同人生际遇和个性鲜活的完整个体,而不只是一个患病的器官;希望在看病就医时能够得到医生护士多一些安慰的话语,而不仅仅是被推送一大叠检查单与处方签。

两年下来,我与肿瘤和平共处,不想慷慨激昂地与它抗争,只是顺其自然地与其共生,接受治疗,心态平和,客观冷静地同医生交流病情,反而更能让自己了解内心,也更加从容地活着。

我想,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患者,我们都是有尊严的生命个体,只有做到了相互尊重、携手并肩,生命之花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      、

   (胃肠外科一病区患者  雷蕾)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2016年第11期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