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器官捐献实现网络分配与共享 全国首例受体移植在我院完成
“快!送到手术室23间去。”11月1日中午12:30,随着救护车警报声,我院胸外科住院医师罗青松与全国肺移植联盟工作人员迅速将青岛患者捐献的肺脏送到手术室。11月1日是《关于启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2.0版)的通知》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全国首例网络调配器官(肺)移植手术在我院进行。这台手术也是9.22《中国肺移植联盟》成立后,实施网络器官供肺分配的第一例手术,由联盟盟主陈静瑜教授指导进行。
64岁的肺气肿呼吸衰竭患者盛某成为了全国首例网络调配器官(肺)的受体。此例手术供体来自青岛,自早上7:30获取器官,9:20起飞通过器官转运绿色通道,12:30来到省医院,直至16:03双肺移植完成,跨越大半个中国的生命接力用了不到9小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主任、无锡市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赶到我院,全程指导手术。作为全国肺移植联盟盟主,陈教授对此次手术成功完成给予了巨大帮助。通过网络器官调配给我院患者后,因为航班问题,我院医生无法及时赶到青岛,通过中国肺移植联盟协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前往青岛取供体,并及时送到成都,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这一天,陈静瑜教授接受我院聘请,成为我院肺移植病房名誉主任。
这个手术意义非常重大!今天也是国家开启正式网络分配心和肺移植的第一天,是跨跃性的进步!”我院院长邓绍平说。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2.0版)在1.0版基础上,对肝脏、肾脏分配子系统进行升级,并研发了心脏、肺脏子系统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管平台。供体器官信息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触发5位相合受体,根据受体的血型、病情、地域、年龄等综合打分,选择最适合、最需要的受体。系统完全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做到科学、公开、公正、合理。
自2016年建立的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到不断完善的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更多的捐献者和接受者,使得中国器官捐献的利用率又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