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住院总生涯——谨以此文纪念我们那献给伟大医学事业的青春
183个急诊班,4392小时,今晚终于到了尽头。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真是知时节,给了我难得的清静时光。
回想起工作近九年来,多少个急诊班的故事,想到以后可能都不会上了,心里还是有些许感慨。
记得2003年初到省医院时,听说很快就要独立上急诊班,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医学院刚毕业的新兵蛋子,就要独自面对急重病人,行不行?虽然已经接受了科里上级医生的“速成班”培训,同时科里安排有病房二线医生做坚强后盾,但初入行的我心里还是没底。
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我的急诊生涯。在焦急的病人面前故作镇静,问诊、查体、开处方,脑海中不断翻阅、回放着医学院读书和临床实习期间练就的一招一式。一旦遇到疑似过敏性休克的病人,赶紧弄到抢救室,大声呼唤护士——输液、吸氧、上监护、测血压、上激素,手里、心里捏了一大把汗,既为患者、也为自己。好一阵忙活后,方觉劳顿。现在想来,当时的我,肯定被急诊科的资深护士老师们当成穷紧张的菜鸟了吧?不管怎样,几个急诊班上下来,硬是逼着自己把皮肤科的常见急危重症搞得滚瓜烂熟了。呵呵,“钢铁”就这样子炼成的啦。
以前的急诊不是住院总看的,因为当时皮肤科根本没有住院总,都是几个年轻医生轮流看。我们当时3男、2女倒班(除了X姐,都是单身,呵呵)。有时候,男生帮女生顶班,女生给男生带点好吃的,其乐融融。天热的时候,那时没空调,我买来凉席,你弄来风扇,她带来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天冷的时候,值班室有暖气(上个世纪50年代老楼的优点啊)。遇上深夜急诊,披着“带味”的军大衣走在看急诊的风雨路上。这一切,依然历历在目。
曾几何时,在工作之余,当班的各专科急诊医生不分老少,都坐在分诊台后面的长椅上天南地北的海聊,来了哪个科的病人就直接领去自己的诊断室看,被笑谈为“坐台”。晚上饿了,就轮流做东,请大伙吃宵夜,当然主要做东的还是内科的大哥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现在想来,医院门口越来越火的烧烤,应该就是那时起家的吧。
曾几何时,各专科医生在处理完自己的病人后,溜到其它科诊断室去找心仪的GGMM闲聊,还美其名曰“向其它专科学习技术”。据说有几对真就这样子成了。呵呵,“偷技”变成了“瞅人”。那时的急诊科,真是个神奇的地方,神马都挡不住青春和爱情啊。
以前的急诊,条件简陋,但病人不多,依从性高,偶尔半夜来个不开眼的,也被某高人以自创“五针大法”招呼以示惩戒;现在的急诊,硬件上去了,但病人多、重的病人更多,喊着、闹着必须要住院,不然就干上了的也多,弄得我一上班就精神紧张。
以前的急诊,药房没多少种类的药,一样可以解决基本问题;现在,药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可大家还是感觉不够用,因为患者要求越来越高了。“急诊”仿佛只是个晚上开的“门诊”,必须解决所有的问题。
以前的急诊,诊金少(不,是根本没有),但大家也还舒心;现在是有了挂号费(虽然还不及半碗面的金额),可是,每当碰到凌晨3、4点“顺便”来看皮肤病的,我都牙痒痒的。有时半夜来个病人体贴地说:“医生,你们值夜班辛苦啊”,我还没来得及作答“为人民服务嘛”,他马上紧跟了一句“不过挣钱也多啊”,让人哭笑不得。
快9年了,我们与省医院一起成长;时过境迁,我们的心境伴随着医疗环境而一起变化,但当初学医的信念依然不变。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